时间:2012.04.01
近日,在北京召开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传来喜讯,张家港中环海陆特锻股份有限公司参与完成的“环类零件精密轧制关键技术与装备项目”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。
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锻造企业,到一举摘得国家级科技大奖,海陆环锻这个土生土长的张家港民营企业如何破茧成蝶,铸造科技传奇的呢?带着这个疑问,记者走进了这家企业。
从门外汉
到问鼎国家大奖
能折桂国家科技进步奖的企业“长”啥样?这是记者在采访路途中一直在思考的问题。来到这家位于冶金工业园(锦丰镇)的企业,记者发现,这里没有富丽的门楣,也没有高大的科研楼,刚刚问鼎国家大奖的海陆环锻,看起来与众多中小企业别无二致。
而让记者感到更为惊讶的是,就在3年之前,公司董事长吴君三还是个连科技创新的概念都不是太清楚的企业家。
“其实我原先对科技创新的理念是比较淡薄的,刚开始企业靠仿制、模仿来闯市场,而且效果不错。” 吴君三告诉记者。模仿先进,这是众多中小企业的发展之路,也帮助海陆环锻迅速成长了起来,2008年,公司实现销售3.2亿元,2010年更达到了4.2亿元。但当企业站上一定的高度后,吴君三发现,虽然也有先进的设备,但由于缺乏技术的支撑,“做出来的东西还是不太理想”。
2009年,海陆环锻尝试开发异形环锻件新产品,但由于科研力量薄弱,生产技术不达标,导致新产品无法面世。于是,企业开始考虑借外脑、引外智。
“当时,冶金工业园(锦丰镇)的领导带队,和我们一起到了武汉理工大学。”吴君三说。由政府牵头,海陆环锻与武汉理工签订了合作协议——冶金工业园(锦丰镇)政府在引导企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,积极为企业和院校牵线搭桥,海陆环锻与武汉理工的合作即得益于此。
协议的签署,仿佛给吴君三掀开了魅力科技的幕布的一角。“当时,武汉理工的专家向我们展示了一个设计大型锻件的模拟试验软件。这种软件,已经先进到能把产品结构、最终温度等详细的数据展示得一清二楚。”吴君三大受震动,并坚定不移地往里面“投钱”。
此次合作,让吴君三切实感受到了科技的力量。很快,他与武汉理工大学合作成立了大型环锻件研发中心。双方合作开发的第一个项目,就助推企业一举获得了国家级科技进步二等奖。
科技为企业
插上腾飞的翅膀
据介绍,这次海陆环锻参与的获得国家级科技大奖的项目,叫做环类零件精密轧制关键技术与装备项目。
虽然项目名称听起来很绕口,但是它的产品却很直观,是一个直径达到9米的大型环型锻件。看上去,它只是比普通的环型锻件大了一点,但实际上它的技术含量相当高,运用领域非常广泛。
海陆环锻公司技术副总经理戴玉同告诉记者,采用新技术生产出来的大型锻件,被大量用在石化行业、海上风电以及海上石油采炼行业,市场前景相当广阔。据介绍,目前,国内生产的环形锻件,内径最多只有5米,而海陆环锻轧制出内径达9米的大型环形锻件。项目达产之后,每年为企业增加销售8000万元以上。
项目获得巨大成功后,其“光环”也辐射到了公司其它产品上。“以美国PH公司为例,由于对我们技术的信心增加了,今年预计合作规模将突破3000万元。”对于公司董事长吴君三来说,这次技术突破只是企业科技创新迈向更高层面的开始。“除了政府补贴,我们还将每年销售额的3%投入到科研上,为科技创新注入持续动力。”
目前,海陆环锻已经与武汉理工大学合作完成了15个产学研项目的开发及应用。随着生产技术的提升,企业销售也在以每年30%左右的速度增长。在去年实现销售5.7亿元的基础上,2012年,企业的销售目标是突破8亿元,并准备上市。
实现这些目标,吴君三很有底气,而他的底气,就来自于科技创新和人才计划:“今年,我们计划与武汉理工大学进一步加强合作,利用他们的平台培养我们的人才,并计划申请博士后工作站。”
目前,除了武汉理工,吴君三还与上海交大、北京科技大学等院校“牵”上了线,合作研究精轧、自动化、无氧化等先进工艺。“特别是上海交大的一项利用余热加工锻件的技术,实现投产后,光在节能这一项上,预计每吨锻件就能节省70平方米左右的天然气。这一技术也将对国内锻造行业的发展实现大推动。”
记者感言:“重设备轻技术”的怪“病”要不得
在海陆环锻采访,记者感受到的,是企业蓬勃的生命力。与一些中小企业相比,记者明显地看到海陆环锻的不同:对科技创新的热衷。
科技创新,贵在敢为人先,贵在持之以恒。从一个传统中小企业到科技研发新贵,我们看到的是海陆环锻科技领航、技术为上、坚持不懈的发展理念。
如何实现技术跨越和产业突围?这是每个企业都需要思考的问题。现实中有一些中小企业,依靠模仿先进起家,通过引进先进的设备等,将企业做到了一定的高度。然而在接下来的发展中,有太多的企业依然固步自封,走“模仿”的老路。但模仿得再像先进,依然成不了“先进”。
转型,是这些企业实现“升级”的必经之路。
吴君三用他的经历告诉我们,要转型,首先就要改变“重设备、市场而轻技术”这个中小企业的通病。
“现在的中小型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,是技术含量的相对薄弱。而跟大型企业、国有企业去竞争,你必须要发展技术。”这是吴君三的肺腑之言。
如何科技创新?仅仅依靠中小企业自身的人才队伍,显然不足以跟上日益变化的市场步伐。此时,产学研合作就不失为一条既能快速产出又“经济实惠”的捷径。
海陆环锻的成功,证明了产学研合作不只是规模以上企业的专利,更是中小企业转型发展、创新发展的康庄大道。